你还记得自己上一次“云健身”是在什么时候吗?
去年今日,居家生活仍然是人们的主旋律,在这段宅家日子里,艺人刘畊宏的毽子草与一首《本草纲目》的音乐迅速引爆了一股“云健身”的热潮,一时之间,跟着一起做健身操的“刘畊宏男孩“ 和”刘畊宏女孩”成为了潮流的代名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然而,一年后的今天。从东方甄选再到现在的“泰裤辣”,网红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。随着“刘畊宏男孩“ 和”刘畊宏女孩”回归正常生活,以健身镜为代表的“云健身”赛道又会迎来怎样的变化?
“决策失误”
近日有消息称,加拿大运动品牌Lululemon正有意出售旗下居家健身设备制造商Mirror。在今年3月的财报会议上,Lululemon首席财务官曾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公司的家庭健身业务面临挑战,Mirror的销售额不如预期;而Lululemon的CEO更是表示,对Mirror的收购,是公司的一次决策失误。
资料显示,Mirror成立于2016年,是智能健身镜的“鼻祖”,彼时,Mirror智能健身镜被称为健身行业最具颠覆性的设备。2020年6月,Lululemon斥资5亿美元完成了对Mirror的收购,Lululemon的CEO当时表示,“收购 Mirror 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,增强我们的数字和互动能力,并深化我们作为体验式品牌的根基,我们期待合作能够加快我们居家健身业务的发展。”
然而,随着家庭健身热度逐渐褪去,Mirror的销售额也迎来了挑战。资料显示,Lululemon曾经为了挽救Mirror尝试过多种措施,其健身镜售价一度降价近50%,即便如此,Mirror的销售难度依然不小。
和Mirror有着相似情况的还有国内健身镜品牌FITURE。资料显示,FITURE至今已共完成了四轮融资,包括2019年8月的天使轮、2020年9月的A轮、2020年12月的A+轮以及2021年4月的B轮,融资总数额近4亿美元。不过,在前段时间,就有媒体曝出FITURE关停了大部分北美业务,并裁撤了近百人的团队。在去年7月,FITURE也被传出裁员信息,裁员涉及人数超过500人,主要为国内业务一线员工,此外还有四位VP离职。
除了健身镜品牌,线上健身平台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遭遇。据线上健身平台Keep在2022年9月递交的招股书数据显示,2019年至2021年的亏损额分别为7.35亿元、22.44亿元、 29.08亿元,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2.96亿元、3.02亿元、9.56亿元。对此,Keep方面表示因为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,通过品牌投资以及优质运动内容和产品供应,将战略重点放在扩大用户群上,为长期盈利能力做好准备。
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,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,人们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,相比起自己在家健身,线下的健身场馆无论是设备、氛围,还是教练在从旁指导,都比线上健身更胜一筹。“云健身”回归理性可以说是理所当然。
回归理性
疫情过后,热情退却,云健身未来的道路应该怎样走?对此,有行业人士向西柚分享了他的看法。
行业人士认为,在大方向上,随着公众的健康意识觉醒,健身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根据灼识咨询报告, 2015年至2021年全球健身市场的规模(按年开支计算)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4.8%。2021年全球健身市场的规模达到人民币 50970 亿元,预计到 2026 年将达到人民币73142亿元, 复合年增长率为7.5%。2021年,国家体育总局发布《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》就提到,鼓励发展互联网+健身和物联网+健身模式,增加运动产品及服务资源供给,优化线上线下健身互动一体化。
行业人士认为,未来线上健身、智能健身和线下健身融合会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。对于一些喜欢自己一个人进行锻炼,或者因天气或者场地原因而无法到健身房锻炼时,线上健身就有了用武之地。“关键是如何针对不同人群,打造出合适的产品。”行业人士表示,中高端人群、高净值人群会是健身镜的主要目标对象。
需要看到的是,作为产品本身,从目前来看,智能健身镜也同样存在着不少问题。虽然随着前段时间众多玩家的入局,智能健身镜的价格已经被打了下来,但智能健身镜硬件质量堪忧、配套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。在小红书上关于“健身镜”的笔记当中,“健身镜智商税”“健身镜值得买吗”“健身镜有用吗”等搜索词条占据前列,有不少消费者表示,使用健身镜途中遇到了课程卡顿、动作识别准确性不高、动作纠正提醒延迟、检测范围局限等问题,体验并不理想。
据网上一份调查显示,89%的受访者认为体育健身智能化是必要的,近1/3的受访者购买过智能运动设备,已成为体育实物类消费第五大细分品类。行业人士认为,对于有健身需求的消费者来说,如果有好产品,那么是可以为之买单的,做好硬件、内容,这些都是健身镜突围的关键。